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铁道兵kg7659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情系阿拉沟》(kg7659)

2006-10-17 14:43:46|  分类: 我的文章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情系阿拉沟

 

 

1974年春天,我从陕北接新兵回攀枝花不久,部队就接到了进疆的命令。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和汽笛长鸣,第一批进疆的部队出发了。军列满载装备、器材、物资和数千辆汽车、机械,金戈铁马,昼夜兼程,……西昌……成都……兰州……嘉峪关……,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浩瀚的戈壁呈现在面前,头一阵大漠的风尘翻卷起军装的衣袖。北方的邻国正紧张的注视着这支铁军的调动,据他们的卫星显示:中国军队又向新疆境内开进了一个机械化师……< xmlnamespace prefix ="o" ns =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>

七天七夜行程,军列停靠大河沿车站。车站内外堆满了铁五师的装备物资。戈壁荒原上漫天的飞沙走石,雷鸣风吼,伴随着部队迅速向南疆线集结。指挥靠前,师首长谢绝了军区首长将师机关设在乌鲁木齐的意见,将师部搬进了阿拉沟。周总理命令我们当年“十一”在南疆线铺轨< xmlnamespace prefix ="st1" ns =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smarttags" />100公里,但眼前的一切都是从零做起。

我们的驻地在阿拉沟12公里。清澈的阿拉沟河水洗去一路征尘,从小在泉城长大的我,掬一捧雪山融水像回到了家。第一顿早餐是用阿拉沟河水做的刀削面,格外香甜,是啊,七天了,第一次吃上热汤面。放下行装,同志们立刻投入紧张的施工。没有住房,支起帐篷。没有水井,正是我们的拿手好戏,自己打井,给水发电营嘛!当天。我们电工班就给全连工地、帐篷架设了照明线路,发电机轰鸣,工地开工了。阿拉沟的夏天,气温高达40多度,工地上的战士们汗流浃背,军装上一层尘土,一层汗渍。秋天到了,战士们打土坯,挖菜窖,盖起了一幢幢新房,每间屋子里都有火墙。平整土地,建起了篮球场,小礼堂,还有小菜园。连里让我在连队墙壁上用油漆刷写上了每字一米见方的红色标语:“发扬革命传统,争取更大光荣!”“提高警惕,保卫祖国!”“严格训练,严格要求。”“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,保卫边疆!”

秋去冬来,我被派往巴伦台师教导队,培训第二年接新兵的班长。海拔4000多米的巴伦台,高寒缺氧,气温降到零下30度。打靶的时候,不敢将冲锋枪贴在脸上,否则就会粘住。打完三种姿势15发子弹,手指已经冻僵了。晚上哨兵除了穿戴“四皮”以外还要穿上毡靴。平时烧水70度就开锅,馒头总是发不起来。有压缩菜、鸡蛋粉就算是改善伙食了。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奉献,每年两套军装,每月8元津贴费,每天不足5角的伙食费,依然干劲冲天,意志如坚。因为那时大家有太多的理想,更多的是“天下者,我们的天下;国家者,我们的国家”……  

在我的书房里,至今保留着两件心爱的宝贝:一是四川战友送给我的一张镶嵌在镜框里的阿拉沟沟口照片,是用五张照片拼接起来的,清澈的阿拉沟河水跃然纸上。二是我从阿拉沟回济南时,带回的一根扁担,上面写着“无产者四海为家,革命人志在四方。阿拉沟留念。”

三十年后,当年的铁路早已穿越南疆。我欣喜地走进了阿拉沟联谊网,犹如走进了久违的第二故乡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6年9月21于济

《情系阿拉沟》(kg7659) - kg7659 - 铁道兵kg7659

《情系阿拉沟》(kg7659) - kg7659 - 铁道兵kg7659

《情系阿拉沟》(kg7659) - kg7659 - 铁道兵kg7659

 

 

 

 

原载:《铁道兵》网站[铁军文化]首页

http://www.cntdb.com

《阿拉沟联谊网》

   http://www.5223.com.cn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48)| 评论(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